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早期教育 > 家庭教育 > 于丹:孩子伴随我的成长

于丹:孩子伴随我的成长

[2009-01-12 09:30] 作者: 佚名 录入: xiaolianju
导读: 2008给我更多的不是我离开孩子的折磨,是我孩子给我的鼓励,她给我的信念,和我们共同信念里的成长。

  信念

  2008年,经历了那么多事情,我们的内心之所以温暖,是因为我们在这么多的起伏坎坷之中,屡屡的体会到悲伤和苍凉,所以支撑我们的理由有很多,我特别想说说一个词——信念。

于丹:孩子伴随我的成长

  很多年前,我第一次进西藏的时候,第一次到拉萨,进巴阔街的大昭寺,,有一座很小很小的佛像给我印象特别深,是一座纯金的观音,很小,非常美丽,供在大昭寺的一个角上,也有很多人过去上香。我不知道它的来由,我就问那里的主持,供这么一个小佛有什么故事吗?他说在巴阔街上有一对夫妇家境非常殷实,但是他们人丁不旺,两个人都年过半百了,只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儿,奉为掌上明珠。有一天呢,他们家的木结构的大房子意外失火了,这一对夫妇都跑出来了,但是孩子没出来,这两个人就万念俱灰,他们也不可能再有孩子了,所以他们就倾尽家财,捐了这座金色的小观音。这两口子在巴阔街上做手工,然后来卖那些手串的珠子,做一些小饰品,过着极其贫寒的日子,收入极其微薄,但是每天的下午四五点钟,他们两个会到供着小佛像的角落里,然后静静的看一会儿那个小观音他们再走。

  地震中,我印象很深的是北川中学的校长刘亚春,我在第一次到北川中学的时候就知道他全家都殉难了,后来我听到他自己讲,他说,我是一个外乡人,我18岁来到这里的时候一个书生拿着一个小皮箱,里面放着几本书而已。我在这个地方谈恋爱、成家、有孩子,我到了这个学校做一个年轻的老师,然后看着一座座楼建起来,看着学生从几百到上千,到两千多接近三千。但是到北川县城封城的那一年,我离开的时候我又是一个人,一个小箱子,里面几本书而已,我的儿子没有了,我的妻子没有了,我看到那个教学楼在我眼前塌了,我的很多学生也没有了。但是这一次走,我一定还会再回来,我会在这里眼看着北川中学再建起来。

  其实刘亚春校长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他小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力量,一种巨大的力量,那种力量是超乎想象的,我想那就是因为信念,这个外乡人不会离去,他要用他的信念去完成一次重建。我第一次跟他见面我设想了很久我怎么跟他说话,我安慰他吗?我劝他吗?我说什么都是苍白的,但我没想到他第一次见到我他握着我的手朗声大笑,他说,于丹老师,我给你说说我北川中学考上你北师大的都在哪个系,现在是读本科还是上研究生,他们在哪儿哪儿哪儿,叫什么名字,如数家珍,朗朗的笑着,做了这个开场。这个时候我就在想,信念真好啊,信念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修复生命。

  孩子伴随我的成长

  我的孩子现在三岁半,但我还是觉得2008是她长得特别快的一年。5月份的时候她还不满3岁,这之前我每次给他她童话我都刻意回避什么是死亡,我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不敢讲她最后冻死了,我讲灰姑娘和白雪公主我不敢讲他们是因为妈妈死了才有后妈,我老不敢讲死亡,直到地震的时候,我觉得不能回避了。地震之后第四天,早晨阳光特别灿烂,我坐在沙发上跟她聊天,我说,你知道地震了吗?她很安静的说妈妈我知道。

推荐阅读:父母“暗示”的力量   生活中的“一分钟”教育

全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