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早期教育 > 教育专稿 > 家教,被忽视的“第二专业”

家教,被忽视的“第二专业”

[2008-05-16 17:22] 作者: 佚名 出处:pckids 录入: yeyanping
导读: 现在许多家庭,把学校的教学功能延伸到家里,自觉或不自觉地办起了无形的家庭学校。学生的作业每天要做到深夜;节假日,家庭教师要为孩子补课,家长要充当陪读的角色。我们不禁要问,家庭教育的职能究竟是什么?

  在这对父母身上,第一专业的高智力与第二专业的低能力,形成强烈的反差。

  比如,孩子学习跟不上,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,在父母的眼里是孩子不努力、不争气的结果,是孩子懒惰和怕苦,是思想有问题。怎么办?父母一味地做思想工作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他们的所有努力,不仅没解决问题,反而把问题弄得一团糟。其实,他们错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问题来处理,甚至根本不明白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完全是两回事,前者应该教育,而后者需要调适。于是,他们的孩子平时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,如紧张、压抑、焦虑和无助等等,在他们眼里统统成了懒惰和怕苦。

  再比如,孩子从山沟沟来到大城市,走过了从名落孙山到名列前茅的艰苦历程。父母盲目地断定孩子有着巨大的潜力,不断地给他加压。中考前,孩子所在学校的教育水平充其量只属于那种相当普通的学校,即便成绩较好的学生要考进重点学校也会有相当的难度。在这种背景下,孩子的学习潜力是有限的,不是可以无穷无尽地挖掘的。平心而论,在社会经济和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,父母希望孩子进个好学校、能够上大学,这种期望并非高不可攀,问题是如何实事求是、因人而异地提出这种要求,如何运用科学方法、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有效,这中间大有学问。

  直到现在,那位父亲、我的朋友还在说:“现在的孩子太脆弱,经不起竞争。”他压根儿没看到自己在家教上的无知。父母不能把准问题的脉搏,又怎能对症下药?如果说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第二事业,如果说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学问的话,那么所有父母都不能忽视对第二专业的学习、研究、掌握和正确运用。

  总结知识分子父母对孩子教育成功的案例,概括起来至少有这么一条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类型父母参考:千万别把自身成才的经历强加给孩子!

  道理很简单,遗传和血缘上的联系,并不能宿命地决定人的一生。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,科学技术、社会环境、生存方式、学习内容等,都因时代的差别而使每一个人、每一代人的感受不同、成长道路不同,正因为如此,社会才千姿百态、千差万别,才变得丰富多彩。更何况,父母与孩子的个性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。这种差异性要求父母必须分辨自己的经验哪些是适合今天需要的,哪些是适合孩子发展的;反之,哪些是不需要的,哪些是不适合的,在对孩子施教时要有所取舍。

家庭教育的问题